聚光科技:環保新勢力,智慧感知
2013/10/15 8:58:08
9年前,兩位來自美國斯坦福的高材生回到了家鄉浙江,一個學管理,一個學機械工程。這樣的組合,在9年后的高新區(濱江)被證明是成功的---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聚光科技)的銷售規模9年時間翻了50多倍,成為了國內環保和安全監測領域的翹楚。
聚光科技杭州本部基地
近年來,PM2.5指數的頻頻“爆表”、“彩色河”層出不窮,一系列的環境隱患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攔路虎,環境保護成為舉國上下的熱點話題。
憑借著日漸精進的技術水準,人們對環境污染治理的方式可謂日新月異,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聲勢浩大的立體式進攻,不由令人感嘆人類在環境治理方面的精巧智慧和無往不勝的堅定信心。然而,在這項復雜而又龐大的治理工程中,不但需要依靠技術手段,而且還需要基于技術基礎之上的智慧型整體解決方案。
2013年7月23日,第十三屆中國國際環保展在北京舉行,聚光科技以“智慧環保”為主題,參加了此次展覽。
在眾多參與環境監測保護的企業之中,聚光科技屬于為數不多的具有從檢測設備到信息化軟件技術運營服務能力的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
構建環保windows
智慧平臺不等同于物聯網
環境保護工作在我國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基于對環境保護存在的問題及依托自身的行業經驗,聚光科技面向城市級環境管理應用及工業應用領域提供了環境管理解決方案。
據悉,該解決方案主要包括三個層次,首先是管理工具的應用,聚光科技擁有各種各種的高端智能化檢測裝備,為環境監測提供設備保障;其次是管理方法,即通過信息化軟件技術,判斷什么時候使用及需要什么樣的工具,按照什么流程運用;最后是管理思想,通過頂層框架設計將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以一攬子方式提供給客戶。
“我們不僅是做環保監測的,聚光現在做的是環保管理。” 聚光科技環境事業部總經理孫越告訴記者,他們要為各地環保部門提供整體規劃方案,不只是簡單的設備和監控平臺,而是將整個業務流程進行整合、集中在一個平臺上。這個平臺,被其稱之為“智慧型平臺”。通俗地說,聚光科技就是要構建一個環保“windows”,讓環保部門的業務工作都在這個平臺上運行。
聚光科技環境事業部總經理——孫越
“不能將智慧平臺等同于物聯網,物聯網只能算作智能化。物聯網實現了人機互動,在引入物聯網后,我們不僅能看到監測數據,還能了解設備的實時運行狀態,并進行遠程指揮操控。”孫越告訴記者,“智慧與智能的區別在于,智慧不只是人機互動,還能通過系統中的模型運算進行專家型指揮和專業型的政務工作,從而形成專業型的監管執法。”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公眾環境意識增強,環境監管的范圍在擴大,力度在加強。然而,面對眾多企業,很多地方環保部門卻是力不從心,這些企業的治理工況不一樣,工作人員很難詳細了解每一家企業的生產工藝、主要參數等,給監管帶來了困難。現在的監控平臺可以查看企業各種排放數據,但這也只是一個數據展示,現場性不夠,如果沒有專業知識,很難從這些簡單的參數中看出問題。
“在智慧平臺中,我們會根據實際情況設定工藝模型。通過專業模型計算可以直白地告訴監管者問題在哪兒,是否存在偷排、漏排問題,減排效率是多少,是否與總量控制要求一致等,從而將過程監控變成專家型,既能威懾造假者,也能提示工作任務在檢查中要重點關注哪些問題、該怎樣去查,從而幫助工作人員成為專家,進行更專業的監察,也能促使環保部門的決策更加專家化。所以,我們提供的不僅是數據信息,而是一個智慧型的專家。”
據悉,遷安市污染源在線監控體系是聚光科技在環保物聯網方面的第一個項目。這一系統建成后,對區域內重點排污單位污染防治設備運行狀況、主要污染物排放、空氣質量相關監測數據等進行自動傳輸和異常報警;同時在監控中心建立以監測數據為主的環境信息數據庫,實現自動監測設備的聯網、數據自動收集、處理與監控。
此外,孫越介紹說,杭州市環保局的智慧平臺系統正在建設中。
智慧早布局
循序漸進環境治理
2012年以來,我國中東部出現持續霧霾天氣,空氣污染指數紛紛“爆表”,74個重點監測城市近半數嚴重污染。
環境保護部今年年初發出通知,要求各地認真做好重污染天氣條件下空氣質量監測預警工作,切實加強大氣污染防控,努力減輕污染影響,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現實存在的問題是,城市管理者或者是排污大戶應如何治理大氣污染,減輕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聚光科技認為大氣污染治理應該循序漸進。首先要清楚影響大氣污染的成分是什么,也就是確定污染物排放清單,然后根據污染物排放情況,建立預測預報模型,結合氣象數據、地理地形數據,預測污染物將會擴散演變成什么;最后根據實際情況提供環境管理解決方案。
污染物排放清單主要在城市級監測應用,以軟件技術實現污染物排放指標。人們普遍認為,污染物排放指標主要在于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這些常規指標并不是危害人們最大的問題,對人體產生危害的主要是顆粒物附著的重金屬、VOC(有機物污染)等。”聚光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因此,在大氣污染防治治理工作中,聚光科技關注的是大氣污染中更深層次的問題。
同時,聚光科技通過與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進行了技術合作,參與“國家級特別防治計劃---PM2.5污染防治專項小組”工作,對專項小組中的技術成果進行應用展現。在建立預測預報模型中,聚光科技以現有設備進行實時在線監測,通過模型預測未來24-72小時空氣變化情況,為環境管理部門提供理論和決策依據。
談及聚光未來三年針對大氣環境治理的具體規劃。聚光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公司將圍繞監測設備,對傳感層技術儲備,投入對智能化儀表、大氣VOC\PM2.5設備研發和應用;圍繞國家大氣污染防治管理思想,開發一系列在線監測、預測預報、污染排放清單、預測模型核心化的管理工具;依托智慧城市、智慧環保的主題概念,推動整體性解決方案的試點應用。
現在,全國各地各種工業園區層出不窮,承載著當地經濟發展的希望。但是,如果監管不到位,工業園區就有可能成為藏污納垢的地方,甚至成為集中排污區。
“工業園區是資源、生產、科技、人才等多種要素的聚集地,這種聚集會產生疊加放大的效果,從而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隨著園區越來越密集,對環境的影響也愈加顯著。某種程度上,園區也是環境、安全的高風險聚集地,尤其是化工園區,涉及的環境、安全、健康問題更為引人關注。”孫越告訴記者。曾經有專家稱,圍墻內是安全事故,蔓延到圍墻外就變成了環境事故。為此,聚光科技研發了工業園區環境安全監管平臺。
這個監管平臺實現了安全、環境和健康監控的三位一體,還能進行預警預報。“很多污染事故的發生,都是過程中一點一滴的隱患造成的。因此,在這個監管平臺中,可以通過過程分析、排放趨勢預測等對可能發生的污染事故進行預警,從而促使相關部門和企業及時消除隱患。”
據介紹,聚光科技為湖南株洲清水塘工業區建設的污染監控體系就是實踐案例之一。“這個體系是兩年前做的,主要是以環保為主,實現了智能化監測。現在,我們可以更上一層樓,建設成智慧型平臺。”
在重金屬監測方面,聚光科技也已經具備一定的實力。孫越告訴記者,比如,隨著新修訂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開始實施,五大電力集團開始著手汞監測和減排工作,聚光科技開發了國內首創的冷原子熒光吸收法在線監測產品,已經投入市場。孫越說,汞監測的市場目前還是自發性的,政府部門還沒有特別明確的要求,但五大電力集團已經開始主動提高自我要求,很多環保公司也在研究脫汞的問題。“目前,聚光科技已經是國內品種最齊全的重金屬監測產品生產廠商。”
此外,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食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對此,“聚光科技已經做了許多準備工作,例如農藥殘留檢測、食品成分檢測等等各類分析儀器都已經研發完成,也有能力立刻籌建出一個非常完整的食品安全、食品分析實驗室,目前時刻等待著接受國家更加系統性且嚴格的政策出臺。”聚光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
平臺營銷
做環境管理規劃師
對外面臨大型跨國企業高技術、全產品線的強力競爭,對內面臨日新月異的政府政策和需求變革所帶來的業務邊界劇烈變動,聚光科技堅持走自主創新的發展戰略。
聚光科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企業技術方面的核心是“三相、五毒、四手段”:“三相”即公司的技術主要解決“水、氣、土壤”三大領域的問題;“五毒”即方案涵蓋國家要求嚴控的五種重金屬:鉻、汞、砷、鉛、鎘的污染;四手段指主要利用在線分析,便攜分析,實驗室化驗分析和移動監測車等四種手段進行以上領域的檢測。
除了強大的技術實力支撐外,在市場營銷端又有何種競爭優勢成為行業內的佼佼者?答案是平臺營銷。“雖然聚光科技是以設備概念上市的,但實際上,我們是一家提供綜合服務的公司。”孫越告訴記者。
市場上來自國內外的設備型企業很多,有些企業在技術、資金實力等方面都很強,而聚光科技通過將軟硬件結合,進行一站式平臺型服務營銷,可以極大地提高自身競爭力。
“做出這樣的選擇,與環保監測設備行業的特點有關。在這個行業中,很多儀器設備方面的創新性很小,因為在有關的認證要求中,已經對監測方法等提出了規范性、標準化的要求。比如,進行水質COD監測的儀器就要采用化學方法,其他方法不予認證。在這種情況下,留給企業技術創新的空間就很少了。這樣一來,商業模式、營銷模式的創新就變得尤為重要。”孫越說。
進行平臺型服務營銷,就要求企業不僅關注設備質量、數據準確性,更要做出整體環境管理規劃;不僅要做技術專家、行業專家,還要做規劃師。
孫越坦承,“我們這樣做也蠻辛苦的,不僅要知道環保部門目前需要什么,還要了解將來的管理要求和戰略發展需要。我們要確保,我們的平臺系統能夠符合環保發展需要,甚至要適當超越當前地方發展進度,才能起到引導提升作用。”他強調,做模型、進行信息化編程都不難,難在做管理規劃。
政策推動之外,霧霾、水污染、重金屬污染等環境事件頻發,公眾環境意識增強等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環境監測行業的發展。而在這個被看好的市場中,從來不乏競爭者,企業該如何取勝?平臺型服務營銷是聚光科技選擇的方式之一,因為這一平臺能幫助政府實現工作管理的智慧化,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整合行業資源
拿來主義不可取
近年來,聚光科技專注于環境和安全監測領域,產品種類涵蓋了環保、冶金、石化、化工、能源、交通、水利、建筑、制藥、食品、釀造、農業、航空及科學研究等眾多領域。
“雖然聚光科技的產品齊全,但絕不會顧此失彼,只會齊頭并進。那么,這個看似難以完成的任務,聚光科技是怎么做到的?答案只有兩個字‘整合’。” 聚光科技董事長王健曾說。
2007年,聚光科技并購北京摩威泰迪科技有限公司,進入石化化工過程分析市場;2007年,并購北京英賢儀器有限公司,推出NIR系列產品,進入近紅外分析領域;2007年,并購北京盈安科技有限公司,進入金屬分析領域;2009年,并購杭州大地安科環境儀器有限公司,成為中國環境檢測業內產品線最全的公司;2010年,成立無錫聚光盛世傳感網絡有限公司,進入物聯網研發與應用領域;2010年,成立清本環保工程(杭州)有限公司,進入環境治理領域;2011年,并購北京吉天儀器有限公司,戰略布局實驗室儀器市場……
聚光科技首席執行官姚納新強調,國內的很多儀器公司單從技術實力方面來說是很有特色,也是很有前途的。但是這些公司要在國際市場上占主導地位,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中國的儀器儀表行業還需要不斷地整合,優勢資源需要不斷集中,直至出現少數幾家非常有實力、有規模的公司,并且能夠在技術創新、研發上不斷投入,在生產體系上不斷完善,在銷售、售后服務網絡上建立起非常嚴謹的體系。只有這樣的公司才有可能不僅在中國市場上占有相當的地位,而且能夠在國際市場上開拓出自己的廣闊天地。
“這樣的并購在今后還會有更多,甚至會去并購一些國外的企業,”姚納新告訴記者,“我們在選擇并購企業時是非常謹慎的。首先,這家企業應當符合聚光近期的企業發展規劃。其次,他必須是在某一領域有特色的,這種特色可以在技術層面,也可以在渠道方面。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他的企業文化必須和聚光是相吻合的,只有相融合的企業理念和企業追求,才能締造出一個更為強大的合體,才能互相取長補短,優勢整合。否則,收購再多的企業也只會給聚光帶來難以管理的混亂局面。”
儀器儀表行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產業,行業技術發展迅速。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需要不斷致力于新技術研究和新產品開發,以應對市場變化和客戶需求。“我們擁有400多人的研發隊伍,完善的研發體系,每年都能推出全新的產品,在這個行業中,國內沒有第二家公司能做到。”聚光科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2002年創業伊始,公司負責人就帶領員工專注于產品技術研發和細分市場分析。2003年,公司成功研制出國內首創的“半導體激光在線氣體分析系統”,并在2004年推出LGA系列半導體激光氣體分析產品,進入鋼鐵工業過程氣體分析領域。如今,聚光激光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達95%,占世界首位。2010年,聚光科技自主研發的Mars-400正式上市,這是我國首臺由中國企業獨立研發的便攜式離子阱氣質聯用儀。因為技術難度大,此前在國內質譜儀市場上一直鮮有中國企業的身影。
據了解,“截至目前,聚光科技共申請專利398項,已取得專利240項,其中發明專利84項,實用新型152項,外觀設計4項。”
為什么要專注自主研發?“自主研發費時費力,但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核心競爭優勢,建立門檻,拿來主義容易,可你能拿來,別人也能拿來”姚納新一言以概之。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聚光科技參加智慧城市聯盟年會并做成果發言
杭州聚光牽頭成立產業創新戰略聯盟搶占國內環保產業先機
中國工程院院士魏復盛一行蒞臨聚光科技考察
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聚光科技“全國模范職工小家”稱號
吉天儀器:產學合作 培育市場 技術領先至少5年